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打造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专业化思政课教师队伍,打造理论“金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于4月20日上午第三节课在6B302教室组织了一场公开课教学观摩活动,主讲教师为青年教师王颖异博士。学院党委书记万远英,院长冯永泰,学院党委副书记石元鹏,副院长尹德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学团队10余名专兼职教师到场观摩。
王颖异博士主要讲授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第十二讲:“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王颖异博士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十个坚持”进行了总体把握,继而从“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美丽中国”三个维度展开。详细讲解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是“顺应人类文明进程、破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短板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及应对全球生态环境领域挑战”;接着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六个方面讲授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王颖异博士围绕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学情,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教学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教学素材融入自然,授课内容详实丰富、信息量大、逻辑性强,凸显出教师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授课技巧。通过对这堂公开课示范教学观摩,广大师生受益良多。
公开课现场
课后,学院领导对王颖异博士的公开示范课进行了深度交流,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教学技巧、提升教学水平等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交流
公开课示范教学不仅为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技能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更是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要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